主页>备孕怀孕> 备孕>
评论2019-11-22 14:45:08来源:安贝乐
受精卵着床过程
  当受精卵到达子宫时,已发育成为一个具有多个细胞的实体,形状像桑葚,称为桑葚胚。桑葚胚在子宫内继续细胞分裂形成胚泡,大约在受精后6~8天进入子宫内膜,这个过程叫作着床或种植。来自胚胎外层细胞的海绵样指状突起开始钻入子宫内膜里,并与母体的血管连接起来,以后它们就形成胎盘;脐带以及保护胎儿的各层膜也是由胚胎中的一些细胞发育而成;胚胎内层的细胞则分裂为3层,它们分别发育成婴儿身体的各个部分。
受精卵着床过程
  以胚胎在子宫壁内发育的侵入型着床(鼠、兔)为例,胚泡经转运,定向,透明带溶解之后开始着床,着床步骤有定位、粘着、穿入等。
  定位
  胚泡进入子宫腔后,在一定位置靠近内膜。由于胚泡本身所发生的机械压力和子宫平滑肌的蠕动作用的相互配合,能将胚泡安置在子宫角腔中一个适当的位置。着床位点的选择可能决定于胚泡和内膜的某种特性。
  粘着
  胚泡在内膜上附着之后进一步贴紧粘着,除非损伤胚泡,就无法使它与内膜分开。在粘着之后,母、子细胞接触面出现微绒毛交错,或者由内膜上皮细胞的膜上长出突起去连接胚泡的滋胚层细胞。此后滋胚层细胞和内膜上皮细胞的接触面上形成桥粒和连接复合体等专门的固着结构。
  侵入
  已粘着的胚泡其滋胚层细胞分泌某种物质(可能是蛋白酶)使相邻的内膜上皮的细胞之间出现缝隙。胚泡与内膜溶合后挤进缝隙而钻入内膜的基质,深埋在内膜基质之中。
 
受精卵着床分类
  按照着床时胚泡在宫腔内的位置、滋胚层细胞和内膜上皮细胞接触及结合的程度,常把着床分为中央或表面着床、偏心着床和完全侵入着床。
 
受精卵着床条件
  1.透明带消失;
  2.胚泡细胞滋养细胞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
  3.胚泡和子宫内膜同步发育且功能协调;
  4.孕妇体内有足够数量的孕酮,子宫有一个极短的敏感期允许受精卵着床;
 
受精卵着床症状
  生理现象很复杂,虽然有些共同的规律,但是个体差异又非常大,通常来说,在受精卵着床的初期,很可能存在这些症状:小腹有一点隐隐的痛和酸酸的感觉,胀痛乳头有触痛感,有时候还可能出现感冒疲惫的感觉。
  1、月经期不来潮,停经是受孕早期的最早、最重要的“信号”。凡是月经周期一向正常的已婚育龄妇女,如果月经过期超过10天以上,就应考虑到有怀孕的可能,如停经超过2周以上就需要到医院检查原因。
  2、胃口的变化,有些妇女在月经过期不久的时候(1--2个星期)就开始发生胃口的改变。平常喜欢吃的东西,现在不爱吃了。一般经过半个月至一个月,这些症状就会自然地消失。
  3、恶心呕吐,恶心呕吐多在清晨或空腹时发生。有些孕妇特别喜好吃酸性和生冷食物。就是所谓“害口挑食”。
  4、乳房变得更柔软,如果你的乳房感到刺痛、柔软又肿胀,你可能怀孕了。这种症状在受孕之后的前几天就可能出现了。在你的身体适应大量的荷尔蒙之后,这种疼痛就会消退。
  5、出血或痉挛的症状,在排卵与着床之后的八天,可能会出现轻微粉红色或棕色的污迹,痉挛也可能会伴随着这种情况而来。原本在生理期内,可能也会有一些点状出血,但这并不是真正的生理期。这是受精卵在子宫内膜着床的结果。
  6、疲倦,在受孕后,会出现头晕、乏力、嗜睡等现象,精力明显下降了。总是会感到疲惫不堪。
  7、排尿次数多,受精卵在子宫壁着床之后,就开始分泌绒毛性腺激素(hCG)。使得尿液增加,排尿次数增多。
  8、乳房发生变化,怀孕后,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刺激下,于第8周起,乳房逐渐长大,乳头和乳晕部颜色加深,乳头周围有深褐色结节等现象,12周以后还会有少许清水样乳汁分泌。
受精卵着床感觉
受精卵着床感觉
  一般来说,受精卵着床后基础体温会下降,有些人会着床出血,敏感的人会觉得酸痛的感觉,还有些人会有感冒的症状。其中比较常见的变化有以下几种:
  1、着床降温;
  2、小腹有一点隐隐的痛和酸酸的感觉;
  3、乳房胀痛,乳头有触痛感;
  4、感冒的感觉;
  当然这种感受因人而异的,没有绝对的。受精卵着床的过程是无声无息的,身体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一旦受精卵着床失败就预示着备孕女性没有怀孕,那你的大姨妈也会准时到来的。
 
受精卵着床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受孕的成功,受精卵着床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任意服用成药。
  着床期间任意服用成药,有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因此,着床期间若出现身体不适,应该立即去医院就诊,找出病因。
  2、着床期间应避免搬运重物或激烈运动,而家务与外出次数也就尽可能减少。
  不可过度劳累,多休息,睡眠要充足,并应控制性生活,以免造成意外流产。
  3、戒烟酒。
  着床期间饮酒,会延缓胎儿的发育,减轻胎儿出生时的体重。着床期间吸烟会导致胎儿畸形的发生,增加胎儿死亡率。因此,着床期间应该戒烟酒。
  安贝乐育婴网,助您好孕!

本文整理自网络,具体病症治疗调理、药物用法用量,请以当诊医师处方、医嘱为准!

相关知识: 受精卵着床